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 刘英杰)3月27日买股票 杠杆,2025中关村论坛双碳战略与绿色金融论坛成功举办,据了解,这是中金公司第四年主办这一论坛。本次论坛聚焦绿色技术出海这一议题,政府机构、国际组织、知名企业和投资机构代表共聚一堂,共同探讨绿色金融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国际化发展,为推动全球绿色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金公司董事长陈亮在致辞时表示,中金公司始终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大力支持绿色行业企业融资,积极参与绿色行业并购重组,深化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支持企业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助力绿色技术“扬帆出海”。
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绿色发展
陈亮表示,作为国有金融机构,中金公司始终秉持“植根中国、融通世界”的理念,深入参与绿色金融的国际实践。2024年,公司深化绿色金融创新,通过股票、债券、并购交易等支持绿色相关领域的交易超过3900亿元,参与创设银行间市场首个“可持续发展+转型+两新”主题债券篮子,落地覆盖绿色投资领域的基金规模超过330亿元。此外,公司还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共同发布“低碳转型+ESG”投资评价体系,连续两年为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提供技术支持。
“我们欣喜地告诉大家,今天这场‘双碳战略与绿色金融’论坛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将通过中金生态碳中和林‘色达项目’所产生的碳汇量进行抵消,这个项目由中金公司、中金公益基金会和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共同在四川省甘孜州色达县实施。”陈亮说,通过碳汇量的抵消,使本次论坛成为真正的“碳中和”会议。面向未来,中金公司将始终以高质量金融服务赋能绿色技术走出去,助力全球绿色转型和我国“双碳”目标实现。
本次论坛上,中金公司特别邀请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理事长杨超宣读《碳中和论坛评估报告》,并完成“碳中和会议”授牌仪式。
践行绿色金融已成共识
在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英国驻华副贸易使节、公使衔参赞柯麦佑(Matt Crossman),欧盟驻华代表团公使衔参赞沙斌诺(Sabino FORNIES MARTINEZ),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理事长杨超,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负责人、中金研究院院长彭文生,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理事长、主任李闽榕,牛津能源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侯安德(Anders Hove)等七位来自不同领域的权威专家,围绕双碳战略与绿色金融的核心议题,分享各自的前沿观点与深刻见解。
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发表题为“森林碳汇功能提升的科技支撑与碳汇市场的构建思考”演讲,提出在碳汇市场建设方面,政府、市场、社会应充分协同,政府需完善生态补偿政策,企业应提高碳抵消比例,社会应通过碳普惠机制引导公众参与,通过创新零碳社区、碳账户等应用场景,推动林业碳汇价值转化,助力绿色金融发展。
欧盟驻华代表团公使衔参赞沙斌诺表示,绿色转型是欧洲实现经济韧性与繁荣的核心战略。可持续金融框架是转型关键,包括欧盟分类法、企业可持续报告指令等工具,引导资本流向绿色领域。特别呼吁深化中欧合作,强调双方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应在清洁能源技术、绿色金融市场及国际标准协同上共建可信体系,通过多边平台推动全球气候融资可信可比,打造绿色投资示范,将气候挑战转化为促进创新、公平与世代繁荣的历史机遇。
“中国绿色产业成功源于三大方面,制造业规模经济降低成本、市场竞争推动效率提升,以及公共政策有效干预外部性问题。”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在发表“地缘经济新形势下的绿色转型”主旨演讲时表示,面对新的地缘经济形势下中国需创新综合性政策,协同供给侧支持与监管政策调整,并强化外部合作,利用制造业优势共同应对全球绿色产业链压力,维护动态规模经济与技术创新活力,为碳中和目标提供可持续动力。
金融成绿色产业发展新动能
在论坛上,中金公司投资银行部发布了中金公司“专精特新”综合产品服务。据介绍,中金公司在投行传统服务模式和产品的基础上,通过调研企业发展的核心痛点,形成了三个层级的梯度服务体系,一站式满足企业发展不同的阶段、不同服务深度的需求。此次“专精特新”综合产品服务包的推出,是中金公司应时而变、锐意进取,迈向上万家“专精特新”企业广阔市场的重要举措,是未来在资本市场扎稳根基、高质量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石。
中金公司投资银行部固定收益组执行负责人、董事总经理程达明以“金融助力绿色产业发展新动能”为题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中国代表处主任张琰,蚂蚁集团合规部总经理李鑫,北京科技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常务副总经理陈涛,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执行总经理周军进行深刻讨论。讨论了围绕绿色金融与ESG理念在实体经济中的应用,生态保护、消费金融、科创投资及风险资本如何协同推动可持续发展等话题。
中金公司表示,金融作为促进绿色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中国在全球绿色技术投资中表现活跃,为推动全球绿色转型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展望未来买股票 杠杆,中金公司将着力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体系。一是通过绿色资本“走出去”,通过绿色熊猫债等工具支持海外先进绿色技术在国内融资;二是做好国际绿色资本“引进来”,通过在国际资本市场发行绿色债券融资,助力国内绿色技术发展;三是在第三方市场积极开展多双边合作,为全球绿色技术合作提供金融支持。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华证券_专业炒股配资门户_专业配资股票开户观点